中国文化概论-主要内容及试题解析
1.单选题
1.12.0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
a《金瓶梅》b《牡丹亭》c《聊斋志异》d《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文学常识。
1.22.0
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 大语系。
a三b四c五d六
本题考查我国的语言的语系划分。我国共有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以及印欧语系。第六章第一节,291页
1.32.0
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宋玉b王充c萧统d陆机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修辞观。王充主张质朴言辞,文采和内容应该相称。而宋玉、萧统、陆机等人都是主张华美言辞的。第六章第二节,305页。
1.42.0
“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b梁濑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
本题考查对中国文化现代趋势的掌握。儒学复兴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潮。梁濑溟和熊十力是20年代的代表人物,贺麟和冯友兰是三四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和牟宗三是五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余英时和杜维明则是80年代后的代表人物。第七章,351-354页.
1.52.0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
a四个阶段b五个阶段c六个阶段d七个阶段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个阶段。本题考查对中外文化两次大交汇的掌握,此部分逢考必出题,必须熟记。第七章第一节,336页。
1.62.0
语言崇拜源于( )
a巫术b医术c礼仪d传说
语言崇拜源于巫术。见教材299页。
1.72.0
现代汉语主要有( ) 大方言。
a六b七c八d九
现代汉语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本题考查对我国境内语言文字情况的掌握。第六章第一节,291页。
1.82.0
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古代儿童识字课本的是( )
a周代《石籀篇》b秦代《仓颉篇》c西汉《大风歌》d元朝《三字经》
古代儿童识字课本比较权威的除了上述ABD之外,还有西汉的《急就章》、北宋的《百家姓》。
1.92.0
《老子》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运用了( )修辞格。
a回文b顶真c重叠d对偶
本题考查修辞格。题干十分明显是运用了回文的修辞格。
1.102.0
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a孙中山b蔡元培c李大钊d章太炎
见教材354页
1.112.0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见教材357页。
1.122.0
有意识地利用汉语中词的重叠形式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是( )
a复叠b顶真c回文d析字
考查对汉语修辞格的掌握情况。见教材317页。
1.132.0
中国古代佛教的繁荣阶段在( )时代。
a东汉魏晋b东晋南北朝c隋唐d宋元明清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其中隋唐时期是繁荣阶段。见教材330页。
1.142.0
下列语系中,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
a欧罗马语系b蒙古语系c日耳曼语系d南岛语系
中国五大语系包括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以及印欧语系。这是常识,必须掌握。第六章第一节。291.
1.152.0
下列近代学者中主张废除汉字的是( )
a钱玄同b吴宓c钱穆d李泽厚
近代学者中主张废除汉字除钱玄同外,还有吴稚晖、赵元任、瞿秋白。
1.162.0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
本题考查点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地位。BCD都与文化思想的核心相去甚远,故排除。
1.172.0
下列思潮中,不属于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现代趋势代表性思潮的是 ( )
a中体西用论b全盘复兴论c全盘西化论d儒学复兴论
ACD和综合创新论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现代趋势代表性思潮。见教材347页。
1.182.0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
a秦汉时期b汉唐时期c宋明时期d明清时期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秦汉时期。见教材329页。
1.192.0
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
a语系b语音c避讳d崇拜
避讳是汉字特有的文化现象,见教材300页。
1.202.0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的(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考查点:中外文化大交汇的两个阶段。见教材329页。
1.212.0
法国的 ( )被誉为“欧洲的孔子”。
a雨果b伏尔泰c莫里哀d拉伯雷
伏尔泰被誉为“欧洲的孔子”,他曾盛赞中国的文化。见教材342页。
1.222.0
有些地方把“雨伞”叫做“雨遮”,因为“伞”与“散”同音。这实际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来实现的一种( )
a语言崇拜b语言游戏c语言障碍d语言变异
谐音是语言崇拜的一个表现。
1.232.0
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
本题考查对中外文化大交汇次数的掌握,历史上有两次大交汇。第七章,328页.
1.242.0
宋词中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对偶b顶真c回文d复叠
本题考查对修辞格的掌握。题干选自李清照的词,十分经典的复叠修辞格。
1.252.0
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
a西周b西汉c秦代d唐代
见教材289页,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个重要政策。
1.262.0
中国禅宗分为( )二宗。
a东西b南北c神秀、慧能d天台、华严
禅宗分为南北二宗。神秀、慧能都是禅宗代表人物,天台、华严是和禅宗并列的佛教中国化宗派之一。见教材330页。
1.272.0
中国的文化曾经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朝鲜的新罗时期就曾经定儒家经典为( )
a圣经b法典c国学d法律
朝鲜的新罗时期就曾经定儒家经典为国学。见教材343页。
1.282.0
“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
a《书》b《乐》c《礼》d《易》
孔子曾经研究的六部古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乐》早战国时代已经失传。“六经”变成了“五经”。本题考查对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方面的一个小细节。容易丢分。但是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因为除了B之外的其它几部书大家都比较熟悉,熟悉的应该是还在流传的。第六章第一节。290.
1.292.0
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提出于20世纪的( )
a 40年代 b70年代 c60年代 d50年代
见教材357页。
1.302.0
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
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
本题考察我国文化与境外文化的交汇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观念流变。陈独秀曾经在1916年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来梳理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七个时期,指出中国必须从“器物”到“制度”全面深刻的变革。而陈寅恪则作为“中体西用”的信徒宣传“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题也可借助排除法,比如胡适主张全盘西化,钱穆则是主张“儒学复兴”的“新儒家”。第七章第一节,337页
2.多选题
2.14.0
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
a对联b字谜c预言d姓名e敬惜字纸
见教材323-327页。E“敬惜字纸”属于文字崇拜行为的遗留。
2.24.0
2000年,江泽民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三个代表”具体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 )
您答对了
a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b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e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题考查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掌握。
2.34.0
下列属于古代儿童识字课本的是( )
a周代《石籀篇》b秦代《仓颉篇》c西汉《急就章
d南北朝梁朝《千字文》e北宋《百家姓》
古代儿童识字课本比较权威的除了上述五部之外,还有元朝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
2.44.0
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宋玉b王充c萧统d陆机e孔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修辞观。王充主张质朴言辞,文采和内容应该相称。而宋玉、萧统、陆机等人都是主张华美言辞的。第六章第二节,305页。
2.54.0
中国历史上关于对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行为有( )
a秦始皇“书同文”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e白虎观会议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汉字规划化工作。ABCDE是不同时期关于汉字规范化工作的行为。第六章第二节,311页。
2.64.0
下列描述属于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历史悠久,存在了大约五千年
b汉字字体丰富多样,共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形态c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d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
e汉字是二维平面构成
汉字的特点有五:(1)汉字历史悠久,存在了大约五千年;(2)汉字字体丰富多样,汉字共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形态;(3)汉字属于表意文字;(4)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5)汉字是二维平面构成。
2.74.0
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
a孔子b墨子c庄子d尹文子e孟子
“名”、“实”指的是名称、词语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孔子多次提到“正名”问题,在他之后,先秦的思想家中有墨子、尹文子、荀子都对“名”、“实”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故本题答案选ABC。这道题主要考查先秦百家争鸣中思想流派及其观点。第二章第一节,49页。第六章第三节, 302页。
2.84.0
新中国建立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 )
a简化汉字b汉字信息化c推行普通话d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e研发汉字输入法
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2.94.0
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有( )
a贺麟b冯友兰c余英时d刘述先e胡适
见教材351页。新儒家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贺麟、冯友兰。
2.104.0
下列关于《说文解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代学者许慎撰写b文字学专著c介绍了汉字的字源及读音等知识
d清代学者纪昀撰写e儿童识字课本
《说文解字》 是汉代学者许慎撰写的一本文字学专著,介绍了汉字的字源及读音等知识。
答案:中国文化概论
单选: DCBBD ABCAC CACDA ABACA BAADC BCBDC
多选ABCD BCE ABCDE ACD ABCDE ABCDE ABD ACD AB ABC